次央家的臥室裡,一扇光伏取暖散熱片的兩邊各擺着一張大牀,看似再平常不過。但這樣的家居佈局,出現在海拔4700米左右的藏北牧區,卻折射出羣衆生活的深刻變化。
過去,在藏北牧民家裡,一個長長的牛糞爐子擺在客廳正中,提供着一年四季的能源和熱量。燒開水、煮牛肉、熱飯菜……火爐就是竈臺;放藏牀、擺桌櫃,也是圍着火爐進行陳設。吃住都在火爐邊,一家老小守護着家的溫馨、述說着草原的大事小情。
“自從用上光伏供暖後,臥室取暖問題得到解決,家裡吃住就分開了。”次央笑着說,有了光伏取暖,家裡也方便收拾、變得乾淨了。
近日,記者來到那曲市聶榮縣尼瑪鄉銅龍村時注意到,牧民的生活出現了從圍爐而居到圍暖氣片而睡的新變化,這種家庭居住格局的改變正是新時代藏北牧村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。
像次央這樣採用新能源的村民目前共有50戶。“以每天10度電來算,1度電0.5元,一個月可以節省150元。”聶榮縣委副書記白明算着賬說,實施“零碳”美麗鄉村試點建設,既要節約生活成本讓老百姓得到實惠,更要促進牧區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,探索藏北實現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子。
“零碳”美麗鄉村試點建設項目投資300萬元,主要利用住戶的屋頂實施戶用光伏發電,配置化學儲能,形成“光伏+儲能”模式,實現牧民羣衆電力“自發自用+供熱供暖”,增加村居清潔能源供應,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,改善人居環境,開創綠色鄉村社區建設的典範。
從傳統能源牛糞到清潔能源光伏,給牧民帶來的變化還不止這些。今年38歲的次央是家庭主婦,以前爲了使火爐持續不斷地提供熱量,要起早貪黑地撿拾牛糞、做牛糞餅,跟着牛糞走、圍着爐子轉。有了光伏取暖後,告別傳統能源的“全身投入”,次央也有了不少富餘時間,便在村裡的溫泉合作社務工賺取收入。
玉寨溫泉合作社主要經營溫泉產業,2022年總收入116萬元,爲82戶分紅65萬元。次央去年在玉寨溫泉務工的收入有3.8萬元。而一旁的玉澤溫泉交由縣國有企業運營,每年把純利潤的25%返還給當地,今年3月31日開業至今營業額已達180餘萬元。
牧區能源供應是實現牧業強、牧區美、牧民富的重要動力和支撐。立足牧區自身資源稟賦,推進牧區能源革命,爲鄉村振興提供能源動力,那曲正在積極探索中。